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页|日本一二三不卡视频|在线精品小视频,亚洲第一免费播放区,metcn人体亚洲一区,亚洲精品午夜视频

Linux下的硬鏈接與軟鏈接文件詳解

2017-01-06 16:25:21 5227

Linux下的鏈接文件可以分為硬鏈接(hard link)與軟鏈接(soft link),要理解它們,必須先要理解幾個基本概念。

 

1.       inode

文件除了純數據本身之外,還必須包含有對這些純數據的管理信息,如文件名、訪問權限、文件的屬主以及該文件的數據所對應的磁盤塊等等,這些管理信息稱之為元數據(mata data),保存在文件的inode節(jié)點之中,我們可以通過stat命令查看一個文件的inode信息:

$ stat /etc/passwd

  File: "/etc/passwd"

  Size: 93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locks: 8          IO Block: 4096   普通文件

Device: fd00h/64768d    Inode: 137143      Links: 1

Access: (0644/-rw-r--r--)  Uid: (    0/    root)   Gid: (    0/    root)

Access: 2016-08-05 23:01:39.905999995 +0800

Modify: 2016-07-15 16:36:12.802999997 +0800

Change: 2016-07-15 16:36:12.809000014 +0800

 

$ ls -l /etc/passwd

-rw-r--r-- 1 root root 936 7  15 16:36 /etc/passwd

這里我們查看了/etc/passwd文件的元數據信息,ls -l命令也會列出一些文件的元數據信息(由左至右分別為:權限、硬鏈接數、屬主、屬組、文件大小、最近更改時間、文件名),但相比之下,stat命令輸出的信息更加完整。我們注意到,stat輸出的信息中,文件有三個時間戳:最近訪問、最近更改和最近改動,對應于英文分別為Access、ModifyChange。

Access time比較好理解,當每次訪問這個文件的數據(注意,不是元數據),這個時間就會更新,比如用cat或者more命令讀取文件內容時,會更新access time,而用ls或者stat命令,由于只是訪問了文件的inode,所以不會更新access time值。

Modify time是文件數據最后一次被修改時間,比如用vim編輯文件后保存文件,此時就會更新該文件modify time

Change time是文件元數據(即inode)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時間,比如用chown命令修改文件的屬主,此時就會更新文件的change time

其實最初當我們創(chuàng)建分區(qū)并用mkfs.ext4等命令創(chuàng)建文系統(tǒng)的時候,就已經在文件系統(tǒng)的固定區(qū)域保留了inode節(jié)點區(qū)。我們可以通過df -i命令查看某文件系統(tǒng)inode節(jié)點區(qū)域的大小及使用情況:

# df -ih /dev/mapper/pdc_bcfaffjfaj2

 

文件系統(tǒng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node 已用(I) 可用(I) 已用(I)% 掛載點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/dev/mapper/pdc_bcfaffjfaj2   18M    127K     18M       1% /home

可以看到,在筆者的Linux Mint17.3系統(tǒng)中,分區(qū)/dev/mapper/pdc_bcfaffjfaj2共保留了18Minode區(qū)域,這個區(qū)域目前已經使用了127K,有沒有可能出現某分區(qū)尚有空間而inode區(qū)域已用完的情況呢?有的,當小文件特別多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!這個時候即使文件系統(tǒng)還有空間可用,但我們仍然無法繼續(xù)在這個文件系統(tǒng)內創(chuàng)建新的文件了,那假如在我的應用環(huán)境中真的小文件非常多該怎么辦?其實我們在建立ext4文件系統(tǒng)時候是可以手動指定inode區(qū)域所占的比例大小的,可以man mkfs.ext4查看相關的參數和選項,這里不再詳述。

剛才用stat查看文件的inode信息時,我們看到輸出的信息中有一行Inode: 137143,這個是/etc/passwd文件的inode號。每個inode都有一個全文件系統(tǒng)唯一的inode號,操作系統(tǒng)內核正是通過inode號而非文件名來識別不同的文件。文件名僅僅是為了方便用戶使用而已,內核是通過文件名找到inode,然后通過inode訪問實際文件數據的。有沒有可能有多個文件名對應于同一個inode呢?有的,這樣就產生了所謂硬鏈接文件。

 

2.       dentry

雖然每個文件對應了唯一的inode號,但inode號是雜亂而毫無意義的,不方面用戶記憶和使用,我們希望對每個文件取一個有意義的文件名。現代文件系統(tǒng)提供的一個基本功能是按名存取,所以我們還需要建立文件名到inode號的對應,這就引出了目錄項(directory entrydentry)的概念。在Linux文件系統(tǒng)中有一類特殊的文件稱為“目錄”,目錄就保存了該目錄下所有文件的文件名到inode號的對應關系,這里的每個對應關系就稱為一個dentry。而Linux把所有的文件和目錄構建成了一個倒立的樹狀結構,這樣,我們只要確定了根目錄的inode號,就可以對整個文件系統(tǒng)進行按名存取了。

 

3.       hard link

硬鏈接的實質是現有文件在目錄樹中的另一個入口。也就是說,硬鏈接與原文件是分居于不同或相同目錄下的的dentry而已,它們指向同一個inode,對應于相同的磁盤數據塊(data block),具有相同的訪問權限、屬性等。簡而言之,硬鏈接其實就是給現有的文件起了一個別名。如果把文件系統(tǒng)比喻成一本書的話,硬鏈接就是在書本的目錄中,有兩個目錄項指向了同一頁碼的同一章節(jié)。

硬鏈接的優(yōu)點是幾乎不占磁盤空間(因為僅僅是增加了一個目錄項而已),但是這一優(yōu)點相對于軟鏈接其實并不明顯(因為軟鏈接占用的磁盤空間也很少)。另外,硬鏈接有以下一些局限:1、不能跨文件系統(tǒng)創(chuàng)建硬鏈接。原因很簡單,inode號只有在一個文件系統(tǒng)內才能保證是唯一的,如果跨越文件系統(tǒng)則inode號就可能重復。2、不能對目錄創(chuàng)建硬鏈接。原因我在稍后解釋。正因為硬鏈接的這些局限,加之軟鏈接更加易于管理,所以軟鏈接更加常用。這一點在本文中舉的例子也可以看出,幾乎都是軟鏈接的例子。

 

4.       soft link

軟鏈接又稱為符號鏈接(symbolic link),簡寫為“symlink”。與硬鏈接僅僅是一個目錄項不同,軟連接本身也是文件,不過這個文件的內容是另一個文件名的指針。當Linux訪?軟鏈接時,它會循著指針找出含有實際數據的目標文件。我們還以書本來打比方,軟鏈接是書本里的某一章節(jié),不過這一章節(jié)什么內容都沒有,只有一行字“轉某某章某某頁”。

軟鏈接可以跨越文件系統(tǒng)指向另一個分區(qū)的文件,甚至可以跨越主機指向遠程主機的一個文件,也可以指向目錄。在ls -l輸出的文件列表中,第一個字段有“l”字樣者表示該文件是符號鏈接。

$ ls -l

total 0

lrwxrwxrwx 1 wjm wjm 11 Aug 10 00:51 hh -> /etc/passwd

我們看到,軟鏈接的權限為777,即所有權限都是開放的,實際上你也無法使用chmod命令修改其權限,但是實際文件的保護權限仍然起作用。

另外,符號鏈接可以指向不存在的文件(可能是原來指向的文件被刪除了,或者指向的文件系統(tǒng)尚未掛載,或者最初建立該符號鏈接的時候就指向了一個不存在的文件等等),我們稱這種狀態(tài)為“斷裂”(broken)。與之相對的是,硬鏈接是不能指向一個不存在的文件的。

 

使用鏈接有何好處?

 

我們在此總結使用鏈接文件的以下幾個的好處:

1.       保持軟件的兼容性

例如,在RHEL6中我們看下面這條命令的輸出:

$ ls -l /bin/sh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4 Jul 15 11:41 /bin/sh -> bash

我們看到,/bin/sh文件其實是一個指向/bin/bash的符號鏈接。為什么要這樣設計?因為幾乎所有的shell script的第一行都是下面這樣:

#!/bin/sh

#!”符號表示該行指定該腳本所用的解釋器。#!/bin/sh表示使用Bourne Shell作為解釋器,這是一個早期的Shell。在現代的Linux發(fā)行版中通常采用Bourne Again Shellbash,bash是對sh的改進和增強,而早期的Bourne Shell在系統(tǒng)的中根本不存在。為了能夠順利的運行腳本而不必修改shell script,我們只需要創(chuàng)建一個軟鏈接/bin/sh讓其指向/bin/bash。如此一來,就可以?bash來解釋原本針對Bourne Shell編寫的腳本了。

 

2.       方便軟件的使用

比如我們安裝了一個大型軟件Matlab,它可能默認安裝在/usr/opt/Matlab目錄下,它的可執(zhí)行文件位置在/usr/opt/Matlab/bin目錄下,除非你在這個路徑加入到PATH環(huán)境變量里,否則每次運行這個軟件你都需要輸入一長串的路徑很不方便。你還可以這樣做:

$ ln -s /usr/opt/Matlab/bin/matlab ~/bin/matlab

通過在你的~/bin下創(chuàng)建一個符號鏈接(~/bin系統(tǒng)默認已經包含在PATH環(huán)境變量里的),今后在命令行下無需輸入完整路徑,只需輸入matlab即可。

 

3.       維持舊的操作習慣

比如在SuSE中,啟動腳本的位置是放在/etc/init.d目錄下,而在RedHat的發(fā)行版中,是放在/etc/init.d/rc.d目錄下。為了避免因為從SuSE轉換到RedHat系統(tǒng)?導致管理員找不到位置的情況,我們可以創(chuàng)建一個符號鏈接/etc/init.d使其指向/etc/init.d/rc.d即可。事實上,RedHat發(fā)行版也正是這樣做的:

$ ls -ld /etc/init.d/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1 Jul 15 11:41 init.d -> rc.d/init.d

 

4.       方便系統(tǒng)管理

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應該是/etc/rc.d/rcX.d目錄下的符號鏈接了(X0~7數字)。

$ ls -l /etc/rc.d/

total 60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init.d

-rwxr-xr-x. 1 root root  2617 Nov 23  2013 rc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rc0.d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rc1.d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rc2.d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rc3.d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rc4.d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rc5.d

drwxr-xr-x. 2 root root  4096 Jul 15 16:36 rc6.d

-rwxr-xr-x. 1 root root   220 Nov 23  2013 rc.local

-rwxr-xr-x. 1 root root 19688 Nov 23  2013 rc.sysinit

init.d/目錄下有許多用于啟動、停止系統(tǒng)服務的腳本,如sshd、crond等。這些腳本可以接受一個參數,代表要啟動(start)或停止(stop)服務。為了決定在某個運行級別運行哪些腳本及傳遞給這些腳本哪些參數,RedHat設計了一個額外的目錄機制,即rc0.drc6.d7個目錄,每個目錄對應一個運行級別。如果在某運行級別下需要啟動某服務或者需要停止某服務,就在對應的rcX.d目錄下建立一個符號鏈接,指向init.d/目錄下的腳本。如:

$ ls -l /etc/rc.d/rc3.d

total 0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9 Jul 15 11:42 K10saslauthd -> ../init.d/saslauthd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20 Jul 15 11:42 K50netconsole -> ../init.d/netconsole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21 Jul 15 11:42 K87restorecond -> ../init.d/restorecond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5 Jul 15 11:42 K89rdisc -> ../init.d/rdisc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22 Jul 15 11:44 S02lvm2-monitor -> ../init.d/lvm2-monitor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9 Jul 15 11:42 S08ip6tables -> ../init.d/ip6tables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8 Jul 15 11:42 S08iptables -> ../init.d/iptables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7 Jul 15 11:42 S10network -> ../init.d/network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6 Jul 15 11:44 S11auditd -> ../init.d/auditd
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17 Jul 15 11:42 S12rsyslog -> ../init.d/rsyslog

... ....

這里列出了在運行級3下需要運行的服務腳本及對應的參數,其中符號鏈接的第一個字母SK分別表示傳遞參數startstop,后面跟著的兩位數字表示腳本運行的先后順序。這樣一來,只要在rcX.d目錄下新增或者移除鏈接,就可以控制各個runlevel?要運行哪些服務腳本;而如果需要修改某個服務腳本,只需要編輯init.d/目錄下的文件(“本尊”),而它可以影響所有rcX.d目錄下的軟鏈接(“分身”)。這是多么簡潔而巧妙的設計!


提交成功!非常感謝您的反饋,我們會繼續(xù)努力做到更好!

這條文檔是否有幫助解決問題?

非常抱歉未能幫助到您。為了給您提供更好的服務,我們很需要您進一步的反饋信息:

在文檔使用中是否遇到以下問題: